? 廣東良田農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發展集中藥材培育和種植,傳統中藥的科學研究和實驗發展及技術推廣,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播和推廣,銷售中藥材產品、農林產品、醫療器械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公司在清遠市的基地經營面積約5000余畝,現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廣東省扶貧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清遠南藥示范基地、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清遠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清新區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技特派員駐點單位、廣東省高素質農民培育省級示范基地、廣東省第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入庫培育;廣州中醫藥大學產學研合作基地、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基地、暨南大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暨南大學藥學院實習基地、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校外實習基地、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嶺南道地藥材實習實訓基地、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嶺南道地藥材種植研究基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廣東省省級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項目試驗示范基地、廣東省鳳凰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中醫藥進校園聯合基地、廣東省食品安全學會會員等多個國家級、省級企業榮譽,通過國際認可的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公司擁有多位農林領域方面的技術人才,擁有在職中藥學、農學、林學等專業人才,其中,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24%,人才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研究團隊近三年來承擔省、市、區科研/平臺類項目累計9項(其中省級項目4項,市級項目2項,區級項目3項),累計申請專利29項,目前已獲授權25項;獲有效商標3項;獲有效著作版權2項;對外發表論文1篇。
公司并與省內外知名農業、林業專家建立了常期定向規劃指導和技術服務的合作關系,公司技術共建單位分別有: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山大學藥學院、暨南大學藥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藥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省中藥材種植業協會等。
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專家定期技術指導模式,在產業發展、生態建造、智造農林業、大康養產業等全程能有效獲得來自高校、科研機構提供的技術支持。同時,在產品開發轉化方面與廣藥集團、三九制藥、白云山中一藥業、白云山奇星藥業、嶺南中藥飲片、廣東源生泰藥業等多家知名企業擁有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推進以南藥(重點發展猴耳環、千里香、崗梅、金毛狗、廣藿香、烏藥、廣佛手、牛大力、田基黃、何首烏、黃精、枇杷等)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種植+文旅相結合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商業。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研究員、博導
陳紅鋒
何國振
廣州中醫藥大學
教授、碩導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研究員、博士
王繼華?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現代農業產業技術
體系創新團隊?
EXPERT
陳國華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組培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
丘金裕
廣東省中藥研究所
教授、主任中藥師
暨南大學
講師、副主任中藥師
吳孟華
廣州中醫藥大學
教授、博士
丁 平
黃世能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熱帶林業研究所 研究員
暨南大學
副教授、碩導
張 英
廣州中醫藥大學
副研究員、碩導
鄭夏生
廣東省中藥材種植行業協會
副會長
史廣生
廣東藥科大學中藥學院
教授、碩士生導師
楊 全
廣東藥科大學中藥資源學院
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鄭希龍
歐陽蒲月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學院、教授
姜子德
華南農業大學
教授、博導
對外加強科技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打造成為省內首家以中藥種植為基礎,以中醫藥傳統文
化創意產業及旅居養老服務業為重點的新田園綜合體。
對內加強與當地農民的聯動發展,以示范區為基礎輻射并帶動臨近地區,積極配合政府
做好鄉村振興,產業振興。
· 建設種質資源圃、組織培養中心及良種研究繁育中心,對中藥材實施“保護+開發”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 園區已引種350余種南藥種質種源,已獲白云山中一藥業、奇星藥業、三九藥業、嶺南中藥飲片等多家知
名企業認定為種質種苗繁育基地、合作共建基地。
· 重點繁育品種:崗梅、千里香、三叉苦、兩面針、金毛狗、救必應、鴉膽子、黑老虎、廣佛手等。
· 建立金毛狗、杜鵑葉山茶等瀕危動植物種植培育基地;建立藥用蛇、蛤蚧養殖基地。對貴稀、瀕危和特
殊動植物中藥材進行源頭保護及種苗繁育,對其深加工產品及利用場景實施保護性開發利用。著重對金
毛狗進行源頭保護及開發,計劃三年內建成金毛狗道地藥材產區。
· 園區已引種1200余株杜鵑葉山茶,并以“杜鵑葉山茶+金毛狗”套種的形式進行試驗性培育與種植。
· 發展方向:與三九藥業、白云山中一藥業、明興藥業等多家知名制藥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化種植基地,采
取訂單生產的模式實施種植生產,并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輻射周邊區域。
· 基地建設內容:合作共建產業化種植基地建設面積在10000畝以上,依據種植品種SOP配套建設機耕路、水肥一體化的噴灌設施、智慧農業控制系統中心、倉庫、人員駐留設施等基礎設施。
· 產業化種植品種:鴉膽子、鐵冬青、千里香、崗梅、猴耳環、龍腦樟等。
種植模式:大田設施種植、林-藥套種。
· 基于服務藥廠一二產協同發展的需求,以及清遠鏈接藥廠優越的地理環境,藥廠賦能公司統籌清遠市及
下轄市、縣城南藥種植基地,努力打造成集粵北南藥中藥材加工溯源、中藥材倉儲、中藥材物流等為主
題的中藥材大健康食品產業園及倉儲物流貿易園區。
· 同時,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方式,促進清遠市南藥種植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地方醫藥產業和農業經
濟發展。
· 建立中醫4S健康園,結合地方特色旅游資源,發掘民族民俗風情,融合現代康養元素和中醫藥康養及養
老服務,利用良好的自然本地資源,拓寬產業鏈,發展旅居、養老、大健康產業,建成服務于粵港澳大
灣區的中醫藥文化康養旅游基地,振興鄉村旅游。
· 以中醫藥科普教育為載體,開展趣味體驗活動、科普教育活動、農事體驗活動三大主題研學活動,建立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推出中藥材文化研學課程,如中醫藥小課堂、中醫藥紅配制作、中藥DIY手工制作、
藥用植物園科普教育等。
· 通過“科普+實踐”的課程形式,使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感受到中醫藥的文化精髓,感受祖國傳統中醫
藥文化魅力。